協會資訊

胡倩:《七劇場》


  由亞太空間設計師協會主辦的2017亞太空間設計高峰論壇7月6日在北京麗維賽德酒店圓滿結束,本屆高峰論壇以“設計生活,創意未來”為主題。作為引領設計行業發展風向標的亞太地區設計界最高規格盛會,亞太空間設計高峰論壇由亞太空間設計師協會主辦,北京住宅房地產業商會協辦,設計中國網、亞太空間設計師聯盟承辦,亞太地區多個國家的300多名業界頂級建築設計師相聚北京,在亞太空間設計高峰論壇這個大平台上分享了前衛的設計理念,展示了豐碩的設計成果,並為全球的設計師們上演了一場精彩的思維盛宴。

 
 
  磯崎新+胡倩工作室合伙人、日本一級註冊建築師胡倩發表了《七劇場》主題演講,分享了七大項目案例的設計理念。胡倩女士抓項目本質,依據項目歷史、人文和自然環境找到有突破性的新理念令在場設計師受到不小的啟發。
 
  去過深圳文化中心的朋友,都會被這個建築本身標新立異的形態所吸引。深圳文化中心(深圳音樂廳、圖書館)是胡倩參與設計的第一個項目。當時項目用地的周邊空空如也,為了能表現深圳的朝氣蓬勃,在設計上做了很多大膽創新,比如代表音樂廳及圖書館的金樹、銀樹都是非常張揚的形象。“在漫長的設計道路上,雖然有一些想法太創新太超前沒有被接受和採納,但這並沒有關係,我們會堅持不懈地把我們認為創新的概念提供給政府及開發商”,胡倩說道。
 
 
  音樂廳和圖書館兩者功能不同,分屬不同的用地,但作為一體的文化中心存在。我們在6米高處設計了一個人工平台,將這兩個單體聯繫在一起,每個單體都具有獨立的出入口。音樂廳由演奏大廳、小廳和其他附屬設施組成,是中國運用永田音響顧問公司創立的聲學理念設計的第一個音樂廳。永田音響的當代聲學理念近二三十年興起,因其在世界各地顧問的音樂廳被聲學界高度評價,故在本項目中其作為當代聲學顧問的權威級人物,承擔了此次的聲學設計。
 
  一顆“金樹”(音樂廳),一棵“銀樹”(圖書館)分別是建築的主入口,讓觀眾置身於宏偉的樹狀空間,樹枝尤其是圖書館裡的樹枝延伸到了各層的空間,每一層的讀者都能夠感受到空間帶來的奇特體驗。這兩棵樹也是深圳的文化之樹,讓人感受到深圳新興的文化氣息。“這個建築的形象非常標新立異,在顏色的選擇上使用了中國五行學中的五行所對應的顏色——黑、白、紅、藍、黃,很好地切入了中國傳統文化。白色是室外的大平台,黑色體現在背後的牆上,黃色為音樂廳的服務棟上,紅色的是電梯。藍色則是晚上建築頂上的一條光帶。”胡倩解釋道。
 
  傳統的音樂廳以鞋盒式為主,一般能容納1000人,這種形式在人數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人數增加後帶來的空間擴張對聲學設計提出更高的要求。音樂廳採用原聲,樂團發出的聲音必須要在座的所有人都能聽到,這就要求聲音傳出去之後在各個地方都能夠有反射聲,讓在座的觀眾聽到均質的優美渾厚的聲音,且沒有混響聲。“深圳音樂廳的這個大演奏廳採用了葡萄園式設計,中間為島式舞台,可容納2200人。我們設計了多個組團區,每塊的牆體為反射板,可以把聲音反射到對應的座位上。而在隔音方面也做了特殊設計,防止比如下雨時雨滴的聲音等各類外界雜音的打擾”,胡倩說。對於音樂廳來說,最重要的是聲音效果,對於悅耳,這是一個非常難以被量化的指標,雖然教科書上有量化,但達到該量化指標效果也並不一定好,而永田音響通過不斷的探索實踐,總結出一套在傳統音樂、交響樂方面被世界上廣泛認可的理論,至今已有30多年的聲學經驗。
 
 
  演奏大廳的頂非常高,也需要反射板,大廳的反射板可上下移動,可移動設計是為對應不同規模樂團的發聲量,同時也因為這裡的巨型管風琴,這是由108根樂管組成的當時亞洲最大的管風琴。琴體造型由我們設計並聘請了奧地利的管風琴製造商為深圳音樂廳量身定製。演奏時,反射板可以根據不同需要進行調節。這是當時中國聲學設計方面最好的音樂廳,特別近年來世界一流水平的樂團均對深圳音樂廳作出良好的評價。
 
  對於圖書館,採用敞開錯落式設計,在每一個樓層的讀者都能夠感受到這個大空間,感受到共同學習的氛圍。圖書館的書庫被設計成三本書的形狀,在平面上看是三本書,在地面上看是書翻開的側面,在高空中看則是另外一種形態。這是深圳利用率非常高的圖書館,在設計上演繹了唯美,也受到很多人的歡迎。
 
  上海證大喜瑪拉雅中心項目是一個城市綜合體項目,甲方力求體現當代中國文化藝術的高品質生活與服務。整個項目由酒店、美術館、舞台劇場和商場、辦公樓部分組成,然而四大部分各有不同的功能需求。“在設計時,希望將這四個不同的功能區聯繫在一起,又不想在外形上有明顯的buildingtype的區別。聯想到上海城市發展的特徵是由多個副中心形成的城市網,,於是磯崎新產生了“上海的混沌,喜瑪拉雅的混合”之想法”,胡倩說道。混合元素在這裡體現的非常明顯,不同的結構、不同的功能需求都在這裡融合,結構設計師和建築師一起用了5年時間來考量各種材料力學的合理性,最後呈現出流動體形態。擁有樹狀結構的獨特的異形體里,藏着美術館和劇場、酒店、商業,並把四大功能區以可串聯的使用狀態體現出來。異形體猶如從地下自然生長出的“林”,支撐起整個喜瑪拉雅中心,通過電腦自動生成的樹狀結構建築,藝術的渲染力擴散在整個綜合體,給人超越人腦之想象的震撼力。
 
 
  “在喜瑪拉雅項目中,我們還考慮到了文化與商業的相互扶持,這不是在商業里簡單放置一些美術品就完成了。喜瑪拉雅中心在16.2米擁有一個大平層,這個巨大的空間是相通的,裡面既容納商業也容納文化。商業是酒店的宴會廳,旁邊就是劇場,再連續異形的美術館和白盒子美術館,這種串聯空間讓各種文化形式成為可能。比如,音樂會可以在畫廊里演出,或者在做畫展時可以加入精品商業銷售,宴會廳里不僅可以用餐,也可以結合藝術活動。這些不同區域的功能是相互之間可以借用延展的,非一種單一的建築類別。這種多功能混合的運營考慮,我們在10多年前為喜瑪拉雅中心建議,到現在依然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胡倩女士說道。
 
 
  在大同大劇院項目中,採用的是根據內部功能形成外形的自然方法,屋頂自然地覆蓋在劇場大廳、小廳、入口大廳、候場大廳上,形成高低錯落的自然曲面,就像是一塊布蓋在不同高度需求的器皿上形成的意境。
 
  上海朱家角的名字最近頻頻出現在媒體上,名氣大振,作曲家譚盾的創意之作“水樂堂”在此上演一事應該也功不可沒。通過引入水的元素及借景手法,使水樂堂的室內外空間連通,形成獨特的視覺體驗。水樂堂是對中國老建築的一次創造性改造,這一現代小劇場,由水鄉朱家角的的三間聯排民居改建而成,胡倩女士主導了這些老房子的設計改造。水樂堂的設計融合了環保理念、水鄉文化和天人合一的哲學觀點。
 
  “原有木結構不能被破壞,同時空間要擴大,成為劇場並要設計看台,符合多人使用的需要,這是改造的難點所在。所以,房子需要增加新屋頂,且其必須採用輕質化設計。”胡倩女士介紹說。水樂堂身處小巷深處,周圍是河道,運輸極其不便,重型機械更是進不去,最後採用了人力可搬動安裝的輕鋼結構,便於施工。在加蓋銀箔屋頂的時候,設計師全面考慮了功能、施工和技術上的可行性,在外觀上既要使其與周邊的建築風格相吻合,內部又能增強演出效果。經過不斷努力改良,最終形成了天人合一的效果,在水樂堂里,音樂是看得見的,而建築也成為了一件可以演奏的“樂器”。
 
  胡倩女士還在亞太空間設計高峰論壇現場分享了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中國哈爾濱音樂廳、上海九棵樹未來中心等項目的設計思路與設計理念。在這些設計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她在設計實踐中對文化建築的深刻見解,重視建築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並通過文化建築來推動社會文化發展,這些前衛的設計理念令在場的設計師們眼前一亮。